随后是百余车的豪华嫁妆,嫁妆后面是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一身大红衣袍的新郎,特别显眼的是新郎和那匹马胸前都绑着一个大大的红绸做的花球。
新郎后面是一个大红色的四四方方头上冒尖的大木头箱子,最特别的是那个箱子有四根长长的粗棍子延伸出来,由八个同样一身红袍的壮汉分别抬着四根棍子两端。
据说这个木箱子叫做“轿子”,是吴王亲自设计的。里面坐着的就是新娘子!
随后轿子停在周府门口,在丫鬟的搀扶下,众人看见里面走出来一个一身鲜红,就连头上都盖着一块艳红色的布的人!
随后在丫鬟的搀扶下,新郎和新娘各牵着一根中间有个花球的红色带子的两端,慢慢地走向周府大堂。
大堂上也是张灯结彩,最上面坐着一个中年妇人。众人在相互议论中知道那个妇人是吴王的母亲!她认了新娘子为干女儿!一会儿应该会有拜别母亲的礼仪。
随后在孙权扯着嗓子喊了起来:“新郎,新娘就位!”
两个新人牵着红绳,并排站在吴夫人面前。
“一拜天地!”
两人慢慢转身面向堂外深深鞠了一躬。众人皆是非常好奇地看着这对新人,这种礼仪他们还从来没见过!
“二拜高堂!”
两人慢慢转过来对着吴夫人深深一躬。不少人已经大致明白了他们如此行礼的意思,细细品味着这套礼仪,同时也非常好奇孙权下面会怎么念。
“夫妻交拜!”
两人面对面相对一礼。
“送入洞房!”
周泰大笑着一把抱起新娘朝后院而去。
看着众人惊异的神情,孙权笑道:“看什么看?人家夫妻俩去入洞房了!大家还不入席?”
有人忍不住好奇道:“前面那一套礼仪倒是不错,可是这就入洞房了?我们可是连新娘子的面都没看到呢!还有就是这套礼仪太简洁了吧?”
孙权笑道:“人家的夫人难道不应该人家先看吗?凭什么给你们这些男人先看?”
“哈哈哈!有道理啊!”
“简洁不更好好吗?如此不更符合中庸之道吗?”
一场热闹且史无前例的婚礼就这样举行了。虽然没有后世那种跨火盆之类的有趣流程,但放在这个时代也是非常吸引人的。毕竟之前那种婚礼真的对得起“礼”这个字。
此后不少人婚嫁都纷纷模仿周泰婚礼,比较这种简单而且全是喜庆的大红色确实比之前那种黑色婚礼更加符合新人结婚的喜乐气氛。
中庸的理解,很多人包括不少学者认为是“刚刚好”的意思。
个人更愿意理解为“不偏”,即“对大部分人来说不为难,很容易”
就像守孝三年一样,不会让大部分人受不了,如果规定守孝十年,那就脱离了中庸。
如果这里用“刚刚好”来解释,难道“两年零十一个月”就完全不行?
喜欢三国吴苟请大家收藏:(www.zilang.net)三国吴苟紫琅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